以“AI+”助力智慧水务
时间: 2024-10-18 来源:水浸监测
在甘肃武威,从腾格里沙漠戈壁到祁连山脉深处,389个前端物联设备和后端数据处理系统相互配合,在超过100公顷的水域面积上,为当地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建起了一道高效智慧防护网。
“您已进入水源地保护区,危险行为,请立即离开。”中国移动甘肃公司武威分公司为当地水务部门量身定制了武威市饮用水水源地监管平台中最常见的一个应用——AI监测预警体系。该预警体系在5G网络、高速专网的支撑下,通过分布在全市取水口、供水站、公路穿越点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389个AI摄像头及无人机、各类传感器等前端物联设备,对该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环境进行7*24小时不间断智能感知、识别。
“智能巡护系统只需要10分钟便能够实现过去40人一整天的巡护任务,还能实现多层次、无死角的全天候巡护,大幅度的提升了巡护效率,彻底改变了传统‘人盯车跟’式的巡护方式。”武威市环境监控中心负责人说。
在AI算法的加持下,水质自动监测站、高光谱水质监测仪等各类感知设备,不仅能对水源地PH、溶解氧、浊度、电导率等水质因子做全面检测,对包括鸟类、鱼类、植物类等野生动植物进行智能识别,还能根据监测数据实时对水体遥感、水质趋势和营养状态等进行多维度分析,准确判断水源地旁边的环境状况及潜在风险,结合GIS立体化构建水质监管“一张图”。
中国移动甘肃公司武威分公司还为当地打造了云数据资源中心,将实时水量水位、水质水文、生态气象、风险源时空分布等信息与历史监测数据来进行统一编辑、集中管理,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大数据档案,通过可视化数据、AR实景地图等智能展示方式来进行即取即用。不仅解决了原来局部应用系统数据分散独立的问题,还能与省级监管平台及地方水务、公安等有关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实现相互连通和交换共享,为综合研判、联合执法提供更科学全面的数据支撑。(薛长明 张深惟)
人民网兰州6月18日电 (记者王文嘉)6月17日下午,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甘肃省委网信办共同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甘肃行活动在兰州启动。 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位网络名人参加座谈会,并围绕活动主题深入交流。…
人民网张掖6月17日电 (记者黄帆)近日,甘肃省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内游人如织。据统计,6月14日,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游客人数突破1.5万人次大关,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4.6%。…
人民网张掖6月17日电 (记者黄帆)6月16日晚,“飞越彩虹·张掖诗会”在张掖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张掖大剧院盛大启幕。 当晚,诗会在《甘州韵》的悠扬旋律中拉开帷幕,《关山月》《红山夕照》《拟古》等经典作品依次上演。…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 上一篇: 到2027年末我国根本建成较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体系
- 下一篇: 淮河流域规划以上取用水在线监测全掩盖